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余闖)近日,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聯合暗物智能科技舉辦“中國美育2.0學科交叉與新文科視野:普及審美觀念與測量方法”高峰論壇,來自高校等機構的美育工作者圍繞“中國新時代美育具備的四大特征”“學科融合與核心素養”“智慧教育與科技賦能”等議題展開廣泛討論。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星將新時代美育的特征歸納為“學科融合、核心素養、規范教學、智慧教育”。他認為,如果過去的藝術特長教育是美育1.0時代,美育2.0時代就是從“藝術應試教育”向“素養能力教育”的質變,聚焦學生藝術教育核心素養提升。新時代美育工作將融合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影視等學科,綜合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文化理解、審美情趣、創意表達能力,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促進教學規范化與評價體系標準化。
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會長彭吉象表示,新時代美育不僅僅是會唱歌、跳舞,而是通過音樂、舞蹈、美術、戲劇、影視各學科融合,以提升學..展核心素養為目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新時代美育將在“提升青少年創新力與解決問題能力”“改善心理健康狀態,塑造陽光健康個性”等多方面讓青少年獲益。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王杰表示,美育的基礎和前提是教學規范化。2019年底,教育部委托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牽頭開展社區教育制度化規范化發展研究與實踐項目,共同推進藝術教育通用性教學大綱與教學標準的落地。2020年9月,項目組發布了“全民..學習青少年藝術教育核心素養評價標準”,并預計在今年5月出版《社會藝術教育標準》。
“通過開展全民..學習教育資源共享行動,幫扶社區藝術教育機構實現教學規范化,完成面向核心素養的新時代美育2.0轉型,使之成為青少年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王杰說。此外,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董樂表示,推動美育的標準化、規范化,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技術賦能大有可為。
本文轉載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由河南人造霧工程整理,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當前位置:

